雷 定 昌
“城上人家水上城,酒楼红处一江明”,美丽的泸州,是一座人文荟萃、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浩荡两千多年的文明史,为泸州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和人文古迹,值得后人去发掘、去收集、去张扬、去传承。董代富,便是这方面的佼佼者,便是一位难能可贵的泸州本土文化的热心人。
董代富,1944年2月出生于泸州南城下营沟,1966年7月毕业于重庆师范大学中文系,副教授,曾任泸州医学院电化教育研究室主任和现代教学技术部党支部书记,在高教电化教育、教育技术、医学摄影等方面取得突出成果,屡获各级大奖。2004年2月,退休后的董代富不甘寂寞,潜心致力于泸州本土文化的发掘、研究和宣传。他说:“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我趁有生之年研究家乡文化,动力来自于要给后人留一点精神遗产”。他认为:古《泸县志》一些人和事,只是蜻蜓点水,略而不祥,应当加以补充和完善。
研究泸州历史文化,董代富最大的成果在于研究泸州的酒文化。这主要体现在他的著作《老窖营沟头轶事》中。他与“温永盛”第十三代传人温祖蓉合作,经数年的辛勤努力,于2008年8月完成了《老窖营沟头轶事》一书。全书共260页17万字十五章,向世人娓娓道出“泸州老窖”源产地营沟头一个个鲜活的人和事,如:高、温、李、许四大家族及普通人家的故事,酒的民间传说,“温永盛”的传人及营沟头名人轶事,营沟头的文物古迹、历史事件等等。特别是“泸州老窖”“温永盛”时期及槽坊主人温氏家族史料最为详实,真实地反映了“泸州老窖”四个多世纪的历史,是“泸州老窖史”中不可或缺的补充和珍贵史料。《老窖营沟头轶事》一书充实了泸州酒文化元素,为研究泸州酒文化添上了闪光的一笔。这一著作图文并茂,全书近60幅珍贵照片和董代富精心绘制的《解放初期营沟街全貌图》和《1939年日机轰炸前的温家公馆图》,从一个侧面给后人研究泸州近百年历史提供了一些宝贵的文物资料。
研究泸州酒文化,董代富还对当时与“温永盛”齐名的“天成生”酒坊的起源、发展与消失过程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挖掘。通过亲临“天成生”酒坊遗迹考察,走访“天成生”老板后人,获取“天成生”买卖合同史料等艰辛劳作,弄清了“天成生”酒坊的来胧去脉,以史实为据,写出了《泸州名酒坊天生成的历史》一文,于2012年10月发表于《泸州文化》,为追溯泸州酒文化补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研究泸州酒文化,董代富还发表了一系列相关文章,如:《营沟轶事》、《圆了一场金色梦——记温吉成烤酒师》(分别载《泸州史志》);《“温永盛”最后的烤酒师温吉成》(载《泸州广播电视报》;《泸州名酒天成生》(载《酒城新报》)等。
名山文化源远流长、丰富多彩。董代富在泸州名山忠山下生活了40年,又在忠山上(泸医)生活了20多年,对泸州城中心的巍巍忠山了如指掌,感情深厚。通过回忆、收集史料、采访调查,他与泸州医学院党委书记尹杰霖及同事范生根合作,写下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结合的著作《忠山文化》,于2011年8月出版发行。这部讲述悠远忠山动人故事的著作,共348页27万字100多幅照片,花了董代富等人八年的心血。书中把忠山的名称由来、地质形成、地理气候、园林风貌、名胜古迹、名人所至及名人赞颂诗词等都一一呈献出来,是一部研究地方名山历史文化和人文风光不可多得的力作,出版发行后,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泸州两江聚汇,又称“江城”,水文化极为丰富。为发掘水文化,董代富深入到南城上平远路中巷子王爷庙,记录大庙老住户关于“清末和民国年间,过泸州的船老大和船工们都要来这里烧香祭水神,乞求保佑行船逢凶化吉,船工一路平安;长、沱两江民众敬拜大禹,乞求保佑免遭水灾,免受水淹”的追述,并到大庙正门古石牌坊前撬掉用石灰封住的对联,露出古对联的全部真迹:“恩早沛江河功追神禹,灵长流泽国威伏阳候”及原清晰的横批“中流砥柱”,欣喜拍照。听与见相符,他惊喜地发现:王爷庙就是水神庙,此处正是泸州“长江文化”的宝贵遗址!于是,他会同网友,通过信件、报刊、网络呼吁保护这座面临拆除的古庙,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市外事侨务旅游局、市文化局、市住建局派员通过调查研究后回复:“王爷庙是市政府第一批公布的历史建筑,按照政策,是受严格保护的,不会被拆除。” 王爷庙,这座就要被拆除的“长江文化”宝贵遗址,终于被保了下来。
董代富不仅研究泸州的酒文化、名山文化,发掘长江文化,还发掘泸州的铜文化。经他的挖掘,深埋已久的泸州铜市浮出水面,于2012年8月,在《泸州文化》上发表了《泸州小市铜市的兴起与没落》一文,让人们耳目一新。
董代富担任蜜蜂文化论坛、中国酒城论坛、泸州晚报全搜索三个论坛的版主,加入泸州本土文苑联谊会,经常怀惴笔记本,身揹照像机,或单独行动,或约上三朋四友出行,自带干粮,自掏腰包,去市内各区、县外出采风采访。他不怕山高路远,不畏艰难险阻,不顾日晒雨淋,东奔西走,东访西照,足迹踏遍了江阳区老城的大街小巷、郊区的乡镇和景区景点。龙马潭区的胡市、石洞、双加、齐加……;纳溪区的白节、大旺、打鼓、护国、天仙洞……;泸县的立石、兆雅、方洞、海潮、通滩、长滩……;合江县的福宝、尧坝、鼓楼山、普照山……;叙永县的两河、鱼凫关……都留下了他的足迹。通过深入实地勘察、采访、记载、拍摄和调查研究,发掘出许多鲜为人知的人和事。他用手中的笔、像机和键盘,在报刊上和网络上图文匹配地展现出泸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灿烂历史和绰绰丰姿,用汗水和心血为颂扬“中国酒城,醉美泸州”增砖添瓦,发挥余热。
董代富在宣传泸州名人轶事方面的作品有:《泸州小木匠与伟人朱德的故事》、《怀念我的校长阴懋德》(分别载《泸州文化》),《刘伯承赏识的“地下党”许剑霜传奇》、《江姐的亲密战友李青林》、《董木匠为朱德当向导》(分别载《泸州史志》),《泸州辛亥革命元老杨兆蓉》(载《泸州作家》),《胡跃邦登忠山》(载《泸医院报》)等等;在反映泸州古迹、遗址、地名、景点方面的有:《蓝田叫化营》、《美丽的叙永两河镇太平村》(分别载《泸州文化》,《泸州朱沟与明代三进士》(先后载《泸州文化》、《四川客家通讯》)、《纳溪土凋楼秘道纵横机关重重》(载《华西都市报》),《1800-1939温公馆石器文化考》、《抗日战争时期的泸州遗迹》、《川南普照山下的宋代纯川》(分别载《泸州史志》),《寻踪古纯州》(载《酒城新报》),《失落的新溪子》(载《四川日报》),《忠山牌坊》(载《泸医院报》)等等;在反映泸州史实、故事、传说方面的有:《泸州基督教会及福音医院98年历史概略》(载《泸州史志》),《建文帝在泸州的传说》(载《泸州日报》)等等。他在报刊、网络上积极呼吁保护文物古迹:呼吁保护泸县董家湾拟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呼吁保护叙永两河古牌坊得到及时保护,呼吁保护江阳区董允墓、泸南中学旧址引起有关方面重视,反映“东门口赋”有史实错误得到纠正……。
董代富还热衷于研究族谱文化,如:四峰山董家族谱、隆昌县郑家族谱等等,在族谱文化的研究中发现名人(如明代三进士),结交名人之后,密切了家族关系,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年近古稀的董代富身板硬朗,精力充沛,思路敏捷,责任心强。目前,这位泸州本土文化的痴迷者、探索者、热心人,正跃马扬鞭,不懈地努力着、进取着……。
2012年12月7日星期五